新聞資訊
News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以下簡稱規上工業)原煤、原油、天然氣生產增速加快,電力生產平穩增長。數據顯示,原煤生產增速加快。6月份,規上工業原煤產量4.0億噸,同比增長4.2%,增速比4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301萬噸。1—6月份,規上工業原煤產量19.9億噸,同比增長6.0%。原油生產平穩增長。6月份,規上工業原油產量1847萬噸,同比增長1.8%,增速比4月份加快0.3個百分點;日均產量59.6萬噸。1—6月份,規上工業原油產量9028萬噸,同比增長1.3%。原油加工降幅擴大。6月份,規上工業加工原油591···
作為工業領域第三大碳排放源,化工行業的高碳排特性與原料高度依賴化石能源的矛盾日益凸顯。在全球化競爭和“雙碳”目標驅動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已成為化工行業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其中碳利用技術是關鍵之一。將捕集的二氧化碳(CO?)轉化為高附加值化學品,既能直接減少碳排放,又可推動資源循環利用,對保障能源安全、提高產業競爭力具有雙重戰略價值。“十四五”期間,國家已將碳利用技術列為低碳技術的重點支持領域,鼓勵相關技術研發和示范工程建設。當前,我國化工行業碳利用技術呈現“傳統改造”與“新興突破”并···
一、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的原因1、實驗室發生爆炸事故的原因大致如下:(1)隨便混合化學藥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混合物在受熱。摩擦或撞擊時會發生爆炸。表1-1中列出的混合物都發生過意外的爆炸事故。表1-2為不能混合的常用藥品。表1 加熱時發生爆炸的混合物示例 鎂粉—重鉻酸銨 有機化合物—氧化銅 鎂粉—硝酸銀 還原劑—硝酸鉛 (遇水產生劇烈爆炸) 氧化亞錫—硝酸鉍 &···
國家統計局8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8%,增速與6月份持平;環比上月增長0.98%。其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同比增長4.7%。分三大門類看,7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6%,上月為增長1.7%;制造業增長6.0%,增速加快0.9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7%,增速回落3.8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7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股份制企業增長4.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6%;私營企業增長4.2%。分行業看,7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25個···
據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官網消息,8月13日,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志》刊登了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研制的新冠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結果,結果顯示,這款全球首個被批準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滅活疫苗,其安全性、耐受性及免疫原性與其他新冠疫苗“旗鼓相當”,部分數據甚至優于其他同類新冠疫苗。在這篇由科技部“863計劃”首席科學家、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研究員和華中科技大學潘安教授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河南省疾控中心夏勝利主任醫師、中國生物段凱博士和張云濤博士為···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當前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我國外貿外資面臨復雜嚴峻形勢。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進一步加強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穩住外貿主體,穩住產業鏈供應鏈。《意見》提出15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加大財稅金融支持。更好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積極保障出運前訂···
被譽為現代“創新大師”的克萊頓·克里斯坦森(ClaytonM. Christensen)在《創新者的窘境》一書中曾提到:技術變革相對于企業能力的規模和深度,將更能決定哪些企業能夠安然渡過技術變革浪潮。而一些大企業在面臨破壞性技術變革時,良好的管理方法反而加速了成功企業的失敗。克里斯坦森所說的“破壞性技術變革”,實際上就是新技術帶來的巨大創新力,相對于上一代技術下的企業運作方式所產生的“降維”競爭優勢。這在過去20年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上演過無數次商業故事。面向全新的數字時代,這種“變量級”技術會是什么?在8月7日舉···
8月12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國際交流與外企委員會(簡稱“外資委”)2020年上半年執行委員會會議在滬召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以及石化聯合會外資委執委會和顧問委員會成員單位的領導悉數出席,石化聯合會黨委常委、外資委秘書長龐廣廉主持了該會議。外資委2020年上半年執委會現場會上,針對行業和企業關注的熱點問題——上半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運行情況,石化聯合會傅向升副會長做了重點報告,他講到:面對新冠疫情爆發并在全球快速蔓延,外部環境急劇惡化等不利局面···
問:請介紹一下《辦法》出臺的主要背景。答: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在40%以上。為保障災后農業生產、春耕期間化肥供應與價格穩定、國家糧食安全,我國從1998年起先后建立了“中央救災化肥儲備”、“化肥淡季商業儲備”和“鉀肥國家儲備”,隨著農業生產和化肥產銷形勢的變化,三項儲備在實施執行中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三項儲備制度分設,行政和經營成本較高;儲備規模調整機制不完善,未根據化肥產銷形勢變化進行動態調整;有的肥種儲備承儲企業競爭擇優機制不健全,儲備布局尚待進一步優化等。確保國家糧···